海参网 > 海参养殖技术 > 刺参的池塘养殖

刺参的池塘养殖生态与池塘养殖的可行性

(一)刺参池塘养殖的初步尝试

我国刺参池塘(虾池)养殖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刺参人工育苗研究取得成功基础上进行的。乔聚海等于1986年在山东威海市双岛盐场,投放海参礁,将一个对虾养殖池塘改造为刺参养殖池塘。该池塘长84米,宽31米,水深70〜90厘米,水深120厘米。当年5月8日投放体长5〜6厘米的参苗1949头。9月22日和次年1月8日还两次投放体长1厘米左右的参苗。养殖期间仅投饵一次,投喂对虾配合伺料35千克。1987年11月25日采捕,成活率35%。其中147头平均体重179.6克,600头平均体重50〜120克,441头平均体重21〜50克。体长25厘米,体重410克。

这次刺参池塘养殖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但是,当时正是对虾池塘养殖的发展时期,上述试验尚难以说明池塘养殖刺参的经济效益大于养殖对虾。也许是基于这种原因,除在一些虾池进行过虾参混养试验外,研究和推广工作未能继续下去。

上述刺参池塘养殖试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产量,但并未完全消除人们对刺参池塘养殖的疑虑。毕竟,池塘的生态环境与刺参栖息海区的生态环境有不小差别。其中有些生态因子,例如附着物和隐蔽物,人工可以提供,而有些生态因子,例如水温、盐度、溶解氧等,是人工难以改变的。而这些生态因子与刺参栖息的海区比较,恰恰是变化大、差别明显的生态因子。

(二)刺参的池塘养殖生态

刺参的池塘养殖生态是指刺参对养殖池塘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其在该生态环境中的生长、发育状况。汪心源于1989—1990年曾进行过刺参对虾池塘生态环境适应能力的试验和观察。

1.刺参对盐度适应范围的试验 试验用刺参为满1龄的。第一次试验盐度分别为14、20、26、32、38、44,水温为26〜28.4°C。第二与第三次试验盐度分别为14、17、20、32、35、38,水温分别为20〜24°C与12〜16°C。

试验结果显示,14与44两个盐度组的刺参最初身休缩成球状,1小时后略放松,肉刺全部紧缩,2〜3天后略放松,直到7天试验结束,均未恢复正常状态。14盐度组刺参管足始终附着力减弱,并在试验的2〜3天有1/3排脏。在高温的两次试验中,出现严重溃烂。44盐度组的刺参试验期间全部失去附着能力,2小时后呈昏迷状态。可以认为,14与44的盐度已接近刺参的致死盐度,17与38两个盐度对刺参具有明显影响,并与水温有关。17盐度组的刺参,在适温时肉刺伸展;在较髙温度时半伸展,12小时后恢复正常。刺参的附着力最初部分减弱,6小时后恢复正常。在较高水温时,有一头试验60个小时排脏。38盐度组的刺参初始肉刺收缩,后在适温条件下恢复正常,较高温度条件下,仍轻微收缩。初始刺参的附着力弱,在12〜16°C条件下尚可恢复,在26〜28°C条件下,难以恢复正常,并在24〜30小时1/3失去附着力。20、26、32、35的盐度,在试验期间(7天),未见刺参有不良影响,只在26〜28.4的髙温条件下,20与35两个盐度组的刺参初始肉刺轻微收缩,但24小时即恢复正常。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满1龄刺参对盐度变动的可适应范围为22〜35。最适范围26〜32。

2.刺参对虾池水温、盐度变动的适应性 用于观察的刺参为当年的参苗和满1龄的幼参。参苗装人20目网袋,挂放于覆有5〜10厘米软泥的池底。幼参放于空心砖的人工礁。使用的池塘为未经改造的虾池。养殖观察时间为1周年。结果显示,1龄刺参在池塘养殖期间,水温变动在-1.8〜32°C:,盐度变动在25.5〜30.5,未见异常,成活率为85%以上。1〜2龄参在池塘养殖期间,水温变动在-1.8〜33.5°C,夏季有连续3天的水温达到或超过33°C,冬季有38天水温达到零度以下,其中全天处于零下的低温有10天,亦未见异常,成活率达到86%以上,33°C的水温可能已达到1〜2龄刺参的耐受上限。

3.刺参的耗氧量 1龄左右的幼参与2.5龄成参耗氧率均在0.009〜0.011毫升氧/克•小时。耗氧率与年龄没有明显关系。0.5龄幼参耗氧率较高,为0.016,是前者的1.6倍。在水温16〜26°C的范围内,同龄参不同大小个体的耗氧率没有明显差别(表3-1)。

刺参耐低溶解氧的能力较强,当溶解氧低到0.72毫升氧/升(水温18°C),尚未见刺参出现异常。

/ /

如果说0.5龄幼参相当于体长2.5厘米的幼虾,近1龄参相当于体长3.5厘米的幼虾,满1龄参相当于体长4.5厘米的幼虾,2.5龄成参相当于体长9.5厘米的对虾,比较它们的耗氧率,则刺参的耗氧率只相当于对虾耗氧率的1.8%〜3.9%。若按耗氧量计算,1尾体重10.5克对虾的耗氧量为2.42毫升氧/尾•小时,1头体重140克刺参的耗氧量仅为1.26毫升氧/头•小时。刺参的耗氧量只为对奸耗氧量的1/2。

4.虾池低底软泥层对刺参的影响 虾池池底一般覆盖有几厘米的软泥层,这些软泥层中沉积有丰富的有机质碎屑,其上附着有大量微生物和其他微小生物,溶解有机质也很丰富,有很丰富的营养。据观察,在粒径79%为0.076毫米以下的软泥上,刺参成活和生长良好。养在池底网袋中的体长1厘米的参苗,经1个月,平均体长达3.6厘米。可见软泥是刺参的摄食场所。但是,光是软泥层是不够的,刺参还需要附着和隐蔽场所。这在虾池中是不存在的,必须人为地提供。如果软泥层变黑,则对刺参不适宜。

(三)虾池的生态环境能否满足刺参的需要

虾池中波动较大、与浅海有明显差别的生态因子是盐度、水温和溶解氧。与刺参自然分布区比较,缺少的是刺参的附着物和隐蔽物。

1.盐度 我国北方浅海和内湾水域盐度的高值,一般在33以下,考虑到池水蒸发等因素,如果换水适当,加大池水的深度,使池水的盐度保持在35以下是可行的。

在没有大量淡水流入的情况下,我国北方浅海和内湾水域盐度,保持在20以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大量降水对池塘的盐度有一定影响。可以通过增加池水深度和换水减轻这种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虾池都分布于河口区,大量径流往往使海水盐度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这种状况又是人难以改变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暂停池水与外海水的水交换。

2.水温 刺参对低水温的适应能力很强。零下2〜3°C的低水温也能适应。需要注意的是高水温。我国北方浅海、内湾水温一般不会超过31°C。虾池的水温高于海区2〜3°C是可能的,也就是说,虾池的水温完全可能超过33°C。因此,夏季池塘的高水温是刺参池塘养殖必须认真对待的。加大池水的深度和适时换水,可以使池水底层温度保持在33°C以下,甚更低。

3.溶解氧 刺参自然分布区域的浅海,海水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溶解氧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与此相比较,虾池的海水基本上是静止的,但是由于刺参的耗氧量低,从这一角度来看,虾池的溶解氧一般不会成为刺参的限制因素。

4.附着物和隐蔽物 虾池中不具备刺参的附着物和隐蔽物,而附着物和隐蔽物又是刺参所必需的,需要人为提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用虾池养殖刺参是可行的,但必须对对虾池进行改造。改造的标准是,起码必须满足以上条件。

小谢手机和微信:13889481795(长按复制加微信)


请致电:138-8948-1795在线客服